经常在电视剧中看见这样的画面:反派与主角打斗之前,为了显示自己战斗力强,先把自己手指掰得“咔咔响”,然后再甩甩头,拧得脖子“咔咔响”,最后才一声怒喝冲上去。
生活中,年轻人也喜欢没事掰掰手指,认为很“解压”;而老年人则常常提醒“别掰,我一个朋友年轻时就喜欢掰手指,现在关节畸形、关节疼!”
咔咔响”的声音,如何而来?
声音的产生,本质就是震动。
说话时,空气流动振动了声带,发出声音;拉弦乐器时,持续摩擦的弓让弦振动发出优美的音乐;用尺子划过桌面,也能发出声音。
除了上面这类持续性的振动产生的声音,还有一类声音——“爆炸”。在极短时间内,气体体积急速增大,振动自身及临近介质,产生声音。比如快递盒里的泡气泡包装膜,一个个捏爆时便会发出小小的“爆炸声”。
而掰关节时所发出的“咔咔声”,也相当于一个小小的“爆炸”。
关节腔中充满着粘稠的关节液,以及少量的气泡。在掰手指时,关节腔空间变化,压缩关节液与泡泡,当达到某一特定位置时,气泡“逃出”关节腔局部的压缩,迅速扩散至其它关节腔腔隙,引发气泡与关节液的振动,发出“咔咔”的弹响。
“掰手指”与“关节炎”暂无证据联系
曾经,医学界也怀疑过两者的联系,甚至有一位美国医学博士——唐纳德·昂格尔为此花费自己一辈子的时间来做了一个对比试验:他每天掰他的左手关节,一口气掰了50年。到最后,无论是肉眼观察还是在影像学检查下,都未发现两只手指关节的异常。
直到现在,医学界也普遍认为“掰手指不会导致关节炎”。常见的关节炎要么是与自身免疫有关,要么与软骨磨损有关。
个别喜爱掰手指
晚年关节畸形的例子如何解释?
手指畸形最常见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如果患者年轻时已患上类风湿,无论是否爱掰手指,如若不规范治疗,晚年大概率都会面临手指关节变形的结果。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手指受伤时,比如打球时戳到手指了,造成关节侧副韧带损伤,这时就需要好好休息。但有些朋友觉得好得差不多时可以掰掰关节,活动筋骨,能够更快康复。
结局却恰恰相反,手指关节两侧的侧副韧带不能好好修复,反而出现代偿性生长,长出韧带瘢痕,就会显得关节变得肿大,长时间无法消肿。当然这种情况不属于关节炎。
医院风湿免疫科
科室简介皖北总院风湿免疫科经十余年发展,在诊治风湿免疫性疾病方面积累了大量的临床经验,可诊治: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干燥综合征、多发性肌炎及皮肌炎、各种血管炎、强直性脊柱炎、儿童慢性关节炎、骨关节炎、硬皮病、骨质疏松、银屑病关节炎及痛风性关节炎等。采用综合治疗、免疫抑制剂联合治疗及生物制剂治疗,使风湿性疾病的诊断符合率和临床缓解率达95%以上。年门诊量达人以上。
健康热线
-
专家出诊信息
市内可乘坐9#、12#、17#路公交车至
皖北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