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钓荫、夏钓深
不冷不热钓边边
夏
至
节气
农历五月初一
夏至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一个节气。《恪遵宪度抄》说:“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日夏至。至者,极也。”夏至过后,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逐渐向南移动,北半球白昼开始逐日减短。故民间有“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的说法。
夏至是一年中阳气最旺的时节,此时人体顺应自然,阳气浮越于外而渐衰,阴气始生于内而渐盛,正如俗话所说:“夏至一阴生。”养生当遵循《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中夏季养生法则:“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虐,奉收者少。”若调适不当,必生“冰”、“火”之邪而损伤身体。
勿食生冷防“冰”变
夏至人体心阳浮于外,脾肾阳虚于内,脾之运化水湿和食物的能力减弱,故生冷不宜多吃,少则犹可,贪多定会寒伤脾胃阳气,发生“冰”变,影响气之升清降浊功能,出现吐泻等不适。正如《颐身集》所说:“夏季心旺肾衰,虽大热不宜吃冷淘冰雪、蜜水、凉粉、冷粥。饱腹受寒,必起霍乱。”
养生建议
1、可以选择一些甘苦的瓜果蔬菜作为家常菜食用,如白菜、苦瓜、丝瓜、黄瓜等,即可清泻过剩之心火,又不损伤脾胃之阳气。
2、常温凉面,面食为北方人最喜欢的主食之一,夏至后选择吃常温凉面即可降火又可开胃,还不损伤阳气,正如谚语所说“冬至饺子夏至面”。
3、浆水是一道历史悠久的传统名菜,相传始于秦朝末年,盛行于陕甘一代,具有清热解暑,生津止渴的作用,可适当选择正规、洁净之品饮用,但孕妇、酒后之人不宜饮用。
4、对于不慎吃多了寒凉之品的人,为了预防内生“冰”变,可以选择饮用生姜水来达到去除寒气,保护脾胃的效果,俗话说,“饭不香,吃生姜”,“冬吃萝卜,夏吃姜”,“早上三片姜,赛过喝参汤”就是这个道理。
调息静心防“火”化
夏至人体心阳浮于外,正当培养乐观外向的性格,以利于气机的通泄,从而神清气和,快乐欢畅,心胸宽阔,精神饱满。若懈怠厌倦,恼怒忧郁,则有碍气机通调,郁而化“火”更伤阳气。
养生建议
1、调息静心:盛夏阳光凶猛、气候炎热,加上人体阳气上扬,易使心之火气旺盛,气烦浮躁,应该遵循《养生论》中说:“更宜调息静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热亦于吾心少减,不可以热为热,更生热矣。”达到“心静自然凉”的效果。
2、夜卧早起:夏至天长夜短,养身也当效法自然,日落而卧,日出而起,从而卧可存得阳气,使阳生阴长,起可伸展阳气,使气机调畅,达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夏常夹暑湿,最后向大家推荐一些夏至养生消暑汤和养生穴位。
夏日常备消暑汤
1山楂酸梅汤
(1)做法:山楂片若干、酸梅50克。加水煮烂,放入白菊花,烧开后捞出,然后放入适量白糖,晾凉饮用。
(2)作用:消食健胃、活血化瘀。
(3)适应人群:口干、口淡无味,不欲饮食者。
2
绿豆汤
(1)做法:绿豆若干放入凉水内浸泡半小时,搓洗干净后放入锅内,并加入适量清水。盖锅大火煮开后转中火熬煮15-20分钟,煎煮时不停搅拌,缺水时可适当加凉水。绿豆煮开花后,根据需求加入大量清水,大火烧开后撇去浮沫即为绿豆汤,晒凉后饮用。
(2)作用:清热解毒、止渴消暑。
(3)适应人群:口舌生疮、咽干口燥者。
3
冬瓜汤
(1)做法:冬瓜g,花椒1个,火麻油1小勺,食盐1小勺,姜适量。冬瓜洗净切片入锅中,加水后放入姜片、花椒粒,大火煮开转中火,将冬瓜煮熟,然后放入2滴火麻油、少许食盐调味后出锅。晾温后即可饮用。
(2)作用:清热解毒、利水消痰、除烦止渴、祛湿解暑。
(3)适应人群:口干心烦,咳喘浮肿,二便不利者。
夏至养生常选穴位
1
神门穴
(1)取穴:位于腕部,腕掌侧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手腕横纹处,从小指延伸下来,到手掌根部末端的凹陷处。
(2)按摩手法:可掐、揉、刺激,以有轻微酸胀感为宜,此手法最适合在晚间睡前操作。
(3)作用:养心安神。
(4)适应人群:心烦、健忘、头晕、失眠者。
2
极泉穴
(1)取穴:位于腋窝顶点,腋动脉搏动处。(上臂外展,腋窝顶点可触摸到动脉搏动,按压有酸胀感处即是极泉穴。
(2)按摩手法:弹拨。以弹拨左侧极泉穴为例,具体方法为:左上臂稍外展,暴露腋下极泉穴,之后用右手食指、中指并拢摸到左极泉穴,并在穴位附近找到条索状,此时,固定食指、中指并使指尖轻轻上扣,一前一后地来回弹拨条索状物,弹拨时会有全手电麻感,每次弹拨10次左右即可。如果刺激极泉穴时,边弹拨边进行深呼吸,则效果更佳。右边的按摩方式类同。
(3)作用:宽胸理气,养护心肺。
(4)适应人群:心痛、心悸者。
夏至,冬病夏至正当时
农历“三伏天”是一年中阳气最旺盛的季节。穴位贴敷是“冬病夏治”特色疗法中最常用的手段。根据中医“内病外治、子午流注”和“冬病夏治”的理论,在农历“三伏天”时节,天上阳气与地下火邪相互交济,人体的阳气也随之生发,气血循环旺盛、毛孔张开,为药物吸收、恢复人体阳气之最佳时机。此时在人体的穴位上进行药物敷贴,通过将药物敷贴在俞穴,使药物沿俞穴→经络→脏腑途径渗透并放大药效,从而激活人体免疫力,增强机体抗抵力,对预防和治疗反复发作性疾病具有良好的效果。
医院年”冬病夏治”具体内容,请戳
夏至,冬病夏至正当时
专家简介
史晓伟
副主任医师
内分泌科
史晓伟,硕士研究生,中医内科副主任医师,兰州大学公共卫生研究生校外指导老师,甘肃省第六批援鄂医疗队队员,《中医药临床杂志》第三届青年编委。兼任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内分泌分会常委,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糖尿病分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青年委员,甘肃省中医药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甘肃省老年医学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委员。
从事中医内分泌临床、教学、科研工作10年,擅长糖尿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足病,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甲亢、甲减、高尿酸血症、骨质疏松症、高泌乳素血症、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等内分泌代谢疾病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在经方诊治亚急性甲状腺炎、痛风、颜面痤疮、痛经、月经不调、围绝经期综合征、汗症、功能性腰痛、便秘、失眠等疾病方面有独特见解。
主持完成甘肃省卫生行业项目1项,参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甘肃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项目4项。获“甘肃省药学发展奖”二等奖1项,“甘肃省皇甫谧中医药科技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出版独著1部,发表学术论文33篇。
门诊时间:周五下午(1号医疗综合楼2楼内分泌科门诊)
内分泌科
医院内分泌科是集医疗、教学、科研、保健于一体的综合临床科室。科室成立于年,年经甘肃省中医药研究院批准成立糖尿病研究所;经建设,年被批准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专科和第五批甘肃省重点中医专科;同时,科室还是甘肃内分泌代谢性疾病标准化管理技术联盟单位,首届全国内分泌/糖尿病名科,甘肃中医药大学中医/中西医结合专业内分泌方向硕士研究生培养点、甘肃省中医药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主委单位。
科室设置
科室拥有一个独立病房和护理单元、两个专病门诊(亚急性甲状腺炎门诊、更年期综合征门诊)、三个功能室(内分泌门诊综合诊疗室、中医特色治疗室、糖尿病并发症检查室)。设置床位40张,实际开放床位45张,医护人员18人。学科团队包括主任医师3名(其中甘肃省名中医2名),副主任医师1名,主治医师2名,其中硕士3名;主管护师3人,护师3人,护士6人。
诊疗设备
科室拥有先进的诊疗设备,如糖尿病并发症检查设备(超声多普勒-数字震动感觉阈值检测仪(A)、肌电图检查仪(TPA))、Medtronic胰岛素泵、Fornia胰岛素泵、动态血糖监测仪、院内动态血糖监测系统、糖化血红蛋白检测仪、床旁监护仪、除颤仪等。
新业务、新技术
科室目前开展穴位注射配合中药汤剂内服外洗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表现为下肢麻木、冰凉),蚕食清创法联合中药内服外洗治疗糖尿病足病,三黄膏、止痛膏外敷联合中药汤剂内服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等多项医疗新业务、新技术。
特色技术、专科优势
我科中西医并举,形成了“辨病辨证结合,内调外治并用,中药为主,中西结合”的诊疗模式。在中医药独立治疗亚甲炎、更年期综合征、失眠、便秘、出汗等病症方面疗效显著,近年来科室在探索纯中药降糖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同时,科室注重发挥中医药优势,不断挖掘中医药特色诊疗项目在专科疾病方面的应用,目前广泛应用穴位注射、穴位贴敷、耳穴压丸、皮内针、普通针刺、中药沐足、中药熏洗治疗、中药涂擦治疗、艾灸、火龙、拔罐疗法、中频脉冲电治疗、气压治疗等中医特色治疗项目用来治疗内分泌常见病、多发病,改善了症状,缩短了疗程,提高了临床疗效。
诊治范围
2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糖尿病肾病早中期、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足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性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性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泌汗异常、糖尿病性胃轻瘫、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糖尿病性性功能减退等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甲亢、甲减、甲状腺炎(急性、亚急性、慢性)、甲状腺结节;高泌乳素血症、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不明原因的电解质紊乱(低钾、低钠、低钙等)、内分泌性高血压等内分泌疾病;围绝经综合征,失眠,出汗,便秘,内分泌相关性颜面痤疮、黄褐斑、性功能障碍、月经不调等疑难病症;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非酮症高渗性昏迷、甲亢危象、垂体危象、肾上腺危象、高血钙危象等内分泌急、危、重症。
教学工作
科室承担甘肃中医药大学、甘肃卫生职业学院等10所省内外高等院校本科及专科的理论教学及临床带教工作;医院进修医生及护士的带教工作;承担住培医师的临床教学工作;作为甘肃中医药大学中医专业/中西医结合专业内分泌方向硕士研究生培养点,承担硕士研究生带教工作;作为省级师承教育点,承担省级师带徒工作;作为甘肃省中医药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主委单位,通过举办继续教育项目“内分泌疾病中医诊治研究进展”承担甘肃省基层医师专科最新理论、研究成果和操作技术等的培训工作。
科研工作
近5年来,科室人员主编、参编或独著专业论著10余部,主持或参与完成国基金3项,省厅级科研项目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SCI1篇,CSCD6篇。获厅级科研奖励5项。
科室荣获甘肃省“三八红旗集体”,首届全国内分泌/糖尿病名科,“甘肃省中医药学会先进专业委员会”主委单位,年度护理教学查房最佳病区。科室护理组获年度“医院护理部PPT大赛”三等奖,医生组先后获甘肃省“三八红旗手”,卫生系统“优秀共产党员”,“第二届全国纯中药治疗2型糖尿病擂台赛”团体二等奖,“第三届全国纯中药治疗2型糖尿病擂台赛”中级组三等奖,医院首届医师节“最美医师”和“优秀医师”荣誉称号。
“一切为了您的满意,一切为了您的微笑”是内分泌科的服务宗旨。我们将一如既往的秉承甘中人“严谨、仁爱、传承、创新”精神,通过中西医优势互补,不断提高专业水准、提升临床服务水平,全心全意为广大患者提供更加优质、更加专业的医疗服务!
文/内分泌科史晓伟
编辑/宣传处阳嵘莎
~EN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