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指导专家
楼继先
医院眼科主任医师。兼任浙江省医学会眼科分会青年委员、浙江省康复医学会视觉功能康复委员会委员。从事眼科临床工作20余年,在眼科疾病诊断、手术和药物治疗方面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擅长眼底病的特殊检查、诊断、激光治疗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
专家门诊时间:周三下午
陈伏庆
医院放射科副主任医师。兼任浙江数理医学会肝病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从事影像诊断与微创介入治疗工作20余年。擅长联合多种微创治疗手段对肝癌、肝血管瘤等进行综合治疗;有效处置胆道梗阻、消化道梗阻及消化道、呼吸道大出血;纯手法床旁放置空肠营养管;在CT引导下,对各种深部脓肿、囊肿、积液及肿块进行精确引流或穿刺活检、消融,对肺微小结节进行微创手术前的精准定位。
专家门诊时间:周三全天
19日上午,“九九重阳——医院与您健康相约”大型公益活动之老年疾病防治知识健康系列讲座在医院8号楼B1层阶梯教室继续进行。医院肾内科徐元恺医师、眼科楼继先主任医师、放射科陈伏庆副主任医师分别为大家带来了《慢性肾病:你见或不见,他就在那里》《关爱眼健康,警惕糖尿病致盲》《肝脏囊肿的前世今生》三场讲座。
这个月一直到10月27日,每个工作日都将举办老年病防治健康知识讲座,欢迎大家参与。
徐元恺
《慢性肾病:你见或不见,他就在那里》
慢性肾病,千万别忽视
肾脏对人体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们有排泄功能,负责排泄尿液,清除代谢废物和进入人体的有害物质;有调节功能,调节体内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有内分泌功能,产生和分解某些激素(肾素、促红素、维生素D3等)。
我国目前有1亿多慢性肾病患者,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治疗,或没有坚持动态监测,将会不可避免出现肾脏功能下降,而肾脏功能下降到一定的程度便会发展为尿毒症,只能寻求透析和换肾来维持生命。
慢性肾病的原因是什么呢?研究发现,慢性肾炎、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肾炎、肾结石、痛风、系统性红斑狼疮、过敏性紫癜、慢性肝炎、肿瘤等都是引起慢性肾病的因素。另据各项流行病学调查研究一致表明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是慢性肾脏病的独立高危因素。
慢性肾脏病常常会被忽略,如果出现乏力、容易疲劳、腰酸、腰痛;尿中出现泡沫增多且不易消退,尿蛋白排泄增多;血尿;夜尿增多;反复眼睑或下肢浮肿;血压增高;不明原因的贫血、皮肤瘙痒、抽筋、牙龈出血等;不明原因的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尿量减少等情况,医院就诊。
有些人在得了肾脏疾病比如尿毒症之后会有很多认识的误区,比如,尿毒症活不长;尿毒症患者丧失了劳动能力;尿毒症要花很多钱等等,其实尿毒症患者如果得到有效的治疗,可以存活很多年。
慢性肾病,我们要积极预防,积极治疗。长期过度劳累或精神紧张都会诱发或加重肾病。高危人群一定要合理安排作息起居,注意休息,避免熬夜,不要过度消耗体力。饮食要清淡,尽量清淡、低盐、低脂、优质蛋白饮食,如果吃得过多、过于油腻,则会加重肾脏负担,诱发或加重肾病。
楼继先
《关爱眼健康,警惕糖尿病致盲》
糖尿病患者记得检查眼睛
糖尿病是生活中极其常见的一种慢性疾病,会使患者的身体健康受到不小的损害,而很多时候它还会带来并发症,这其中失明是非常严重的并发症。
有位32岁的男性患者,因为视力急剧下降到医院眼科就诊,医生检查之后发现,这名男性患者其实是糖尿病患者,而他自己并不知道,因此耽误了治疗。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简称为糖网)是一种严重致盲性并发症,值得高度重视。现在,大家对糖网的危害认识不足,很多患者对医生建议他们做眼睛检查很不理解,有些患者等到视力严重下降的时候才去眼科就诊,而此时往往失去了最佳的治疗时机,其实,糖尿病患者如果能及时发现并且获得规范的治疗,大多数可以摆脱失明的危险。
现在30%~50%的糖尿病患者从来不做眼科检查,30%已经患有糖网的患者,每年定期到眼科门诊复查的不足10%。早期的糖尿病患者没有任何眼部不适的症状,但是糖网却在不知不觉中成为视力失明的隐形杀手。到了糖尿病晚期,随着病程进展,可以引起视力障碍和失明,而黄斑水肿是导致不可逆视力下降的主要原因,如果黄斑水肿持续超过6个月,治疗后视力恢复明显欠佳。
所以,一旦确诊为糖尿病,糖友们需要走出“我的眼睛没事,不需要眼科检查”的误区,尽早防御尽早治疗,可以防止糖尿病致盲。Ⅰ型糖尿病确诊后5年,应该每年进行一次眼科检查,Ⅱ型糖尿病从确诊开始,就需要每年做一次眼科检查,如果更为严重则需要1~3个月进行一次眼科检查。
陈伏庆
《肝脏囊肿的前世今生》
肝囊肿到底可怕不可怕
肝囊肿到底是什么?到医院去检查,一看到肝囊肿这几个字,好多人都心生恐惧。
随着超声的普及,越来越多的肝囊肿被偶然发现。真正因有症状而专门就诊的囊肿患者其实很少。然而,很多人一旦获悉自己患上了肝囊肿,便心生忧虑。肝囊肿会不会不断长大?会不会影响肝功能?会不会破了?会不会恶变?何时、如何治疗?
肝囊肿分不同的类型。单纯性肝囊肿为单发或多发,通常数目较少,为1枚或多枚,对肝实质的破坏甚少,几乎不会引起肝功能损害。具有较明显的散发性特征。
多囊性肝病俗称“多囊肝”,是缘于常染色体某个位点上的基因缺失或移位等异常而起病,有高度的遗传性,具有十分典型的家族性发病特征,往往一个家族中的几代人可连续发病、多人发病。常常和“多囊肾”一同出现对肝肾功能造成重大影响。
囊肿的危害主要表现占位效应。对周围的肝脏组织产生直接的机械压迫作用。受挤压的正常肝组织发生缺血、萎缩,甚至可以影响肝功能。表浅囊肿会挤压周围的器官,比如胃受到挤压时容易使人产生饱胀感,影响进食。
如果发现了肝脏囊肿,医院就诊,并且根据不同的囊肿类型选择不同的治疗,目前,治疗肝囊肿主要就是以取出囊液以消除占位效应、破坏囊壁内皮细胞以断其继续分泌液体的功能为核心。
编辑:菲 审核:洁
来源:肾内科、眼科、放射科
采写:宣传中心吴婧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可预约挂专家号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