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现代化程度的不断进展,创伤已成为社会的第一大公害。创伤可引起不同程度的出血,对人体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特别是创伤性大出血,极易引起休克而死亡。在院前急救工作中,快速准确评估失血量,对指导早期液体复苏、维持有效循环容量、提高抢救成功率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作者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汇总一些创伤失血量的估算方法,供奋战在急诊前线的护士工作者参考。
1.经验观察评估法
临床上通过观察患者的皮肤、口唇、巩膜、球结膜、眼结膜、粘膜苍白程度和手掌色泽等方法对失血量进行评估,如通过观察手掌色泽来判断失血量,当手掌大小鱼际肌呈红色时血红蛋白至少在90g/L以上,当大小鱼际肌变白时,血红蛋白60g/L,如下图。
需要注意的是,当患者出现低体温和/或微循环障碍等干扰因素时,此方法评估失血量误差较大。
2.根据创伤失血量评估表进行评估
杨番等通过对院前63例创伤性出血患者进行抢救,根据创伤失血量评估表进行评估,见表1,对失血性出血患者进行急救和紧急转运,取得了良好的救治效果。
3.根据受伤部位判断出血量
对于创伤骨科的患者,可以根据受伤部位判断出血量,如骨盆骨折的出血量为~0ml,股骨骨折为~ml,胫腓骨骨折为~0ml,肱骨骨折为~ml,桡尺骨骨折为50~ml,胸椎或腰椎骨折为~0ml。Clarke等通过大样本得到的出血量较一致,该方法可以相对准确判断出血量,如图。
需要注意的是,复合伤的出血量是否等同于受伤部位出血量简单相加,尚需进一步探讨。
4.应用休克指数(SI)估算失血量
休克指数(ShockIndex,SI)是指脉率与收缩压(mmHg)之比,用于判定休克的有无及轻重。SI为0.5时,血容量正常或接近正常;SI为1时,丢失的血液量占总血容量的20%~30%(约0~1ml);SI>1~2时,丢失量约占总血容量的30%~50%(约1-2ml)。栗容通过对例急性失血患者的研究显示,休克指数可以更早、更准确地判断出血量,可作为临床护理观察的重要指标,对临床护理工作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刘芳年等应用休克指数对其科室收治的例肝脾破裂病人估算早期失血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该方法无创伤性,简便、易行、准确性较高,对临床观察、抢救、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还能作为急诊科鉴别危重患者的依据,另外还可以作为病情危重程度的鉴别指标。
需要注意的是,应用休克指数(SI)估算失血量,应排除左心急性心功能不全患者。
5.根据高级创伤生命支持系统(ATLS)评估
从下表中可以看出,当心率明显增快时,失血量已经到达15~30%;血压下降时,失血量已经达到30%以上;当患者心率和血压发生变化时,失血量已经很大。因此,依据ATLS评估失血量也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但需要注意的是,从上述可看出,依据ATLS来评估失血量具有滞后性。
院前急救中对失血量的正确估计,是救治创伤失血性休克病人的重要依据。临床上评估失血量的方法有很多,上述方法各有优缺点。随着科学的进步,相信未来会有更多快速简单且准确判断失血量的方法。
另外,在临床工作中,笔者发现护士在描述伤肢出血情况时,经常用到"大量出血","中等量出血"、"小量出血"这些字眼,但问到护士"大量"、"中等量"、"小量"大约是多少毫升出血量时,护士的认识差异很大,比如"大量出血",有的护士认为是ml以上,有的认为是ml以上,有的认为是0ml以上,本文作者用问卷星设置问卷发放给60位临床护士作答,结果如下图表。
可见,护士在此问题的认识各不相同。查阅资料,暂无统一答案。在此,也想将此问题呈现出来,供大家共同讨论:您所在科室对"大量出","中等量出血"、"小量出血"的界定标准各是多少呢?欢迎大家在留言区积极发言~
参考文献:
[1]余志英.严重多发伤的急救护理[J].实用医技杂志,,12(6):.
[2]周佳,许汪斌.创伤及围手术患者失血量的评估方法[J].临床合理用药,,4(1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