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假基因神经纤维瘤

神经纤维瘤(neurofibromatosis,NF)又称多发性神经纤维瘤(如果仅局限在某一部位则称为神经纤维瘤),是源于神经嵴细胞分化异常而导致的多系统损害,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数患者累及神经、肌肉、骨骼、内脏和皮肤等多系统。年德国医生VonRecklinghausen首先报告本病是发生于神经干或神经纤维上的肿瘤,根据临床表现和基因定位,可将NF分为神经纤维瘤病NF1和NF2。NF1主要特征为皮肤牛奶咖啡斑和周围神经多发性神经纤维瘤。NF1患病率远高于NF2,占神经纤维瘤的90%,约为3/10万,50%-70%有家族史。NF2又称中枢神经纤维瘤或双侧听神经瘤病,NF2基因产物为Merlin,由个氨基酸组成,Merlin参与多种细胞活动,具有调节细胞生长的功能。

临床表现

01

①几乎所有病例出生时可见皮肤牛奶咖啡斑,形状大小不一,边缘不整,不凸出皮面,好发于躯干非暴露部位;青春期前6个皮肤牛奶咖啡斑以上>5mm(青春期后>15mm)具有高度诊断价值,全身和腋窝雀斑也是特征之一;②大而黑的色素沉着提示簇状神经纤维瘤,位于中线提示脊髓肿瘤;③皮肤纤维瘤和纤维软瘤在儿童期发病,主要分布于躯干和面部皮肤,也见于四肢,多呈粉红色,数目不定,可多达数千、大小不等,多为芝麻、绿豆至柑桔大小,质软;软瘤固定或有蒂,触之柔软而有弹性;浅表皮神经的神经纤维瘤似珠样结节,可移动,可引起疼痛、压痛、放射痛或感觉异常;丛状神经纤维瘤是神经干及其分支弥漫性神经纤维瘤,常伴皮肤和皮下组织大量增生,引起该区域或肢体弥漫性肥大,称神经纤维瘤性象皮病。

02

神经症状:约50%的患者出现神经系统症状,主要由中枢、周围神经肿瘤压迫引起,其次为胶质细胞增生、血管增生和骨骼畸形所致。

眼部症状:上睑可见纤维软瘤或丛状神经纤维瘤,眼眶可扪及肿块和突眼搏动,裂隙灯光可见虹膜粟粒橙黄色圆形小结节,为错构瘤,也称Lisch结节,可随年龄增大而增多,是NF1特有的表现。眼底可见灰白色肿瘤,视乳头前凸;视神经胶质瘤可致突眼和视力丧失。

常见的先天性骨发育异常包括脊柱侧突、前突和后凸畸形颅骨不对称、缺损和凹陷等。肿瘤直接压迫可导致骨骼改变,如听神经瘤引起内听道扩大,脊神经瘤引起椎间扩大、骨质破坏;长骨、面骨和胸骨过度生长、长骨骨质增生、骨干弯曲和假关节形成也较常见;肾上腺、心、肺、消化道及纵隔等均可发生肿瘤。

疾病诊断

年美国NIH制定了诊断标准:

NF1

1)6个或以上的牛奶咖啡斑,青春期前最大直径5mm以上,青春期后15mm以上;2)2个或以上任意类型神经纤维瘤或1个丛状神经纤维瘤;3)腋窝或腹股沟褐色雀斑;4)视神经胶质瘤;5)2个或以上Lisch结节,即虹膜错构瘤;6)明显的骨骼病变:如蝶骨发育不良,长管状骨皮质菲薄,伴有假关节形成;7)一级亲属中有确诊NF1的患者。

上述标准符合2条或以上者可诊断NF1。

NF2

1)双侧听神经瘤;2)有NF2家族史(一级亲属中有NF2患者),患单侧听神经瘤;3)有NF2家族史(一级亲属中有NF2患者),患者有以下病变中的2中:神经纤维瘤、脑膜瘤、胶质瘤、雪旺氏细胞瘤、青少年晶状体后囊浑浊斑。

上述标准符合1项即可诊断NF2。

致病基因

神经纤维瘤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患者子女发病率约50%,因此婚后绝育可能为目前的最佳预防措施。NF1的致病基因位于染色体17q11.2,基因全长Kb,cDNA长12.4Kb,组成神经纤维素蛋白(neutofibronin),分布在神经元,具有控制神经细胞分化的功能。NF2的致病基因定位于常染色体22q11.2。患病者NF2基因缺失突变引起细胞瘤和脑膜瘤。

基因检测

神经纤维瘤1型的致病基因NF1在基因检测中遇到的最大的问题就是假基因;假基因是基因组上与编码基因序列非常相似的非功能性基因组DNA拷贝,一般情况都不被转录,且没有明确生理意义。假基因根据其来源可分为复制假基因和已加工假基因。在Swiss-Prot/TrEMBL收录的编码蛋白质的将近个基因序列中,约10%在基因组中有一个或多个近全长已加工假基因。其余的功能基因都没有已加工假基因。核糖体蛋白基因具有最多数量的已加工假基因,约有个(占已加工假基因数的22%),少数基因,如cyclophilinA、肌动蛋白(actin)、角蛋白(keratin)、GAPDH、细胞色素C(cytochromec)和nucleophosmin等则有很多已加工假基因。NF1基因存在大量的假基因,如何区别真假基因,是本病分子遗传学诊断的重点和难点。NF1基因附近区域非常复杂,NF1基因,位于染色体chr17:29,,–29,,),由58个外显子组成;NF1基因的11个假基因为:NF1P1、NF1P3、NF1P2、NF1P4、NF1P6、NF1P12、NF1P8、NF1P5、NF1P11、NF1P10、NF1P7。患儿3岁,生后发现全身多发牛奶咖啡斑,渐增多,无抽搐,考虑神经纤维瘤,将血液样本送康旭医学检验所,检测项目:神经纤维瘤+MLPA:+MLPA:NF1+NF2,具体结果如下:该患者所在的位置chr17-与NF1P4、NF1P6、NF1P8、NF1P7有相似序列,见下图1,NF1基因是紫色加粗放大的G为目的碱基,长为bp,用LongrangePCR+Sanger测序区分假基因。检测结果为NF1基因(NM_)c.GA,p.GlyArg新生变异。

图1:NF1基因chr17-与NF1P4、NF1P6、NF1P8、NF1P7碱基序列

一代测序峰图:

虽然NF1基因的微小变异占神经纤维瘤患者的95%,但还有约5%的患者是由于NF1基因的大片段变异导致。

患儿女,半岁,因肢体发现咖啡斑入院,考虑神经纤维瘤,将血液样本送康旭医学检验所,检测项目:神经纤维瘤+MLPA:+MLPA:NF1+NF2,具体结果为受检者NF1基因1-58号、15a、exonupstream、exondownstream外显子杂合缺失变异,未发现受检者其父母NF1基因存在大片段变异;

辅助检查

1)超声检查:可见多发实质性肿块,可位于皮下、腹腔、盆腔等。2)眼科检查:通过裂隙灯可见虹膜粟粒状、棕黄色圆形小结节,也成为Lisch结节或虹膜错构瘤。眼底镜可能发现颅内压增高导致的视乳头水肿或视神经萎缩。3)CT和MRI:对于脊柱内或颅内的肿瘤可通过CT或MRI检查发现。肿瘤在CT密度通常较脊髓和脑组织略高,呈圆形或类圆形。在MRI上神经纤维瘤表现为T1上低或等信号,T2上高信号。部分肿瘤伴有囊变。增强扫描后肿瘤多明显强化。4)神经电生理检查:表现为神经源性损害,电信号传导减慢等。

治疗

NF迄今无特异性治疗,只能对症和支持治疗。

1.饮食多以清淡食物为主,注意饮食规律。

2.手术治疗:适于皮损严重妨碍美容,或肿瘤太大影响功能,或有疼痛并疑恶变等。必要时进行神经外科手术,切除疼痛的病源。多发性神经瘤病由于数量甚多,无临床症状的可不急于手术,引起临床症状的予以切除。

3.NF并发症较为常见和复杂,其中35%伴中枢神经系统异常,如脑肿瘤,癫痫,精神病,反应迟钝,学习能力差等。NF本身也有一定恶变率。预后不一,大部分患者发展缓慢,个别患者可发生恶变危及生命。

4.基因治疗给NF患者带来希望,但目前尚不成熟。NF1基因突变导致神经纤维蛋白的截短,突变分析显示大多数致病性突变产生严重截短的蛋白,这说明NF1可能只是由于正常的神经纤维蛋白不足,如果增加一个正常的NF1基因拷贝,编码产生足量正常的纤维蛋白可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Yoon-Sim,Yap,John,R,McPherson,Choon-Kiat,Ong,Steven,G,Rozen.TheNF1generevisited–frombenchtobedside[J].Oncotarget,,5(15):3-

2.王桂龙,罗志勇,向阳.1型神经纤维瘤病的诊断与治疗[J].《癌症进展》,,5(4):-

3.陈广理,陈沛,龚树生.神经纤维瘤病2型的研究[J].《国际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30(5):-

4.章建林,江华.神经纤维瘤病的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美容整形外科杂志》,,16(4):-

5.H,Kehrer-Sawatzki.HighFrequencyofMosaicismamongPatientswithNeurofibromatosisType1(NF1)withMicrodeletionsCausedbySomaticRe


转载请注明:http://www.hmingd.com/jyys/56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