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性粒细胞与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学专题

中性粒细胞基础生物学

中性粒细胞是循环中最丰富的白细胞,是由骨髓向目标病原体发出的短暂的终末分化细胞。

天然免疫

参与抗感染机制,包括吞噬作用、脱颗粒和释放抗微生物肽如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髓过氧化物酶(MPO),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和通过在吞噬体中合成活性氧(ROS)而导致微生物降解。

适应性免疫疾病

中性粒细胞除了在天然免疫反应中起核心作用外,还调节着适应性免疫反应。在淋巴器官中,中性粒细胞与B、T细胞和抗原提呈细胞相结合。

树突状细胞对凋亡中性粒细胞的摄取,可能增加树突状抗原的递呈。

中性粒细胞可以刺激和抑制T细胞反应。

合成对B细胞发育必不可少的细胞因子,其中包括B细胞活化因子(BAFF)和A增殖诱导配体(APRIL)(一个与BAFF密切相关的分子)。在脾脏中,中性粒细胞可以在T细胞独立的基础上充当B细胞帮助者。

中性粒细胞细胞外诱捕网形成(NETosis)

具体见中性粒细胞之死。

中性粒细胞参与自身免疫性疾病

除了感染,NET含参与自身免疫性疾病。一些自身抗体通过NETosis促进NET释放,分子外泄(MPO和双链DNA是系统性自身免疫病的自身抗原)。NETosis和自身抗体产生是一个循环,通过NET释放抗原,产生自身抗体,自身抗体进而会增进抗原释放。

系统性红斑狼疮

除B和T细胞失调外,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的中性粒细胞在表型和功能上表现出异常,如C1q/calriticulin和CD91介导的凋亡途径未能清除吞噬细胞缺陷,增加聚集异常氧化活性,增加循环低密度粒细胞(LDGS)数量。

SLE涉及中性粒细胞凋亡增加,吞噬细胞功能丧失。系统性红斑狼疮中性粒细胞耗竭,导致体内自身免疫B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自发激活。

循环免疫复合物(ICs)对浆细胞样树突状DC(PDCs)的慢性激活,及I型IFNs的后续分泌被认为是SLE自身免疫性的初始触发因素。

免疫细胞包括髓系细胞,激活含有核糖核蛋白(RNP)-ICs,这需要激活TLR和FC受体(FCRs)。包括TLR2、4、5、7、8和9在内的TLRs与SLE的发病有关。人中性粒细胞亚群表达TLR家族TLR3除外的所有成员,允许他们在识别内源性或外源性配体后启动免疫应答。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病机制还包括释放highmobilitygroupbox1protein,该蛋白通过糖基化终末产物的受体结合DNA和抗DNA自身抗体,可能促进中性粒细胞的聚集,导致抗DNA自身抗体所致狼疮肾炎的肾脏损害。

LDGS产生的NET富含氧化的线粒体DNA,线粒体ROS,可在体外和在SLE受试者体内产生促进RNP-ICS激活。SLE病人体内释放的NET可以促进内皮细胞凋亡,功能丧失,引起一氧化氮释放障碍,进而引起不可逆的心脏损伤,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等。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自身抗体(ANCA)相关血管炎(AAVS)的特征在于:一种小血管的坏死性炎症,包括三个临床表现:(1)显微多血管炎,(2)具有多血管炎的肉芽肿(以前称为韦格纳肉芽肿)和(3)嗜酸性肉芽肿多发性血管炎(EGPA)(以前称为ChurgStrauss综合征)。血管病变根据受影响血管的大小、其定位和所涉及的致病机制而不同。中性粒细胞酶MPO和PR3是ANCAs识别的主要自身抗原。

类风湿性关节炎

类风湿关节炎的特点是先天和适应性免疫反应失调,炎症细胞因子(包括IL-1,6,17,TNF-α,GM-CSF)的产生增加,对自身抗原的耐受性有缺陷,尤其是瓜氨酸肽。

风湿关节炎患者循环中性粒细胞具有活化表型,凋亡调节异常,转录因子激活,增强趋化和吞噬能力,FcR上调,免疫复合体诱导产生ROS。

此外,滑膜中性粒细胞释放胶原降解蛋白酶、细胞毒性ROS、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ICs释放颗粒并将ROS释放到其上。活化的嗜中性粒细胞粘附于滑膜组织ICs,在关节表面直接脱颗粒,来自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滑液含有高水平NE、PR3、CTSG以及中性粒细胞MMP-8和MMP-9、脂钙素,和明胶酶。

NETosis参与风湿性关节炎病理过程。来自于RA病人中性粒细胞产生更多NET和ROS。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关节内存在胞外瓜氨酸自身抗原,其主要来自增多的NET,可引起患者滑膜成纤维细胞的炎症反应,释放促炎细胞因子、粘附分子和趋化因子。

原发性Sjo¨gren综合征

在此疾病中,约87%的病人可以检查到La/SSB复合体的自身抗体(anti-SSBantibodies)。La/SSB在人中性粒细胞表膜和核表达,抗SSB抗体伴随增加,增加IL-8产生和嗜中性粒细胞凋亡,细胞死亡后释放LA/SSB。

中性粒细胞在原发性Sjo¨gren综合征发病机制中可能起作用,包括(1)中性粒细胞被激活,(2)三分之一的病例观察到中性粒细胞减少,并与抗SSB抗体密切相关;(3)La/SSB在唇唾液腺等发炎组织中的表达可能上调。

系统性硬化症

系统性硬化症依赖中性粒细胞,产生IL-6,诱导ECs的活化及凋亡。中性粒细胞与激活的内皮细胞的结合可能导致局部产生ROS,维持内皮功能障碍,并促进系统性硬化症的纤维化。

抗磷脂抗体综合征

抗磷脂抗体综合征患者含有磷脂及表面蛋白质自身抗体。抗磷脂和抗β2-糖蛋白I(β2GPI)抗体,可促进通过激活ECs、血小板和单核细胞形成血栓形成。而NET可以激活凝血级联,是静脉和动脉血栓的重要组成部分。

多肌炎和皮肌炎

早期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患者在肌肉组织标本中有较高的LL-37表达,分布在中性粒细胞上。LL-37肌肉表达与血清肌酸磷酸激酶水平相关,表明在刺激时,LL-37阳性的中性粒细胞可能引发炎症,随后导致肌纤维坏死。

靶向中性粒细胞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前景

NET在SLE和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中是一个有意义的靶点。可以基于发病机理开发药物。

ROS在中性粒细胞介导自身免疫性疾病中有重要作用,也有研究小组显示ROS清除剂对于治疗SLE有一定的作用。N-乙酰半胱氨酸阻止NET的形成和ROS的释放。线粒体特异性ROS清除剂MitoTEMPO,可以减轻SLE小鼠模型疾病严重程度,降低骨髓中性粒细胞产生NETosis。

PAD4的抑制在不影响氧化爆发的情况下抑制NET,是抑制NET的另一种有希望的治疗方法。目前最常用的是DNAse,不能抑制NET的产生,但可以破坏NET结构。

IL-17和TNF均可诱导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性粒细胞发生NET。使用阻断这些细胞因子的特异性抗体可以减少细胞凋亡,改善临床进展。

MPO可能参与NET生产。阿斯利康的MPO抑制剂AZD,被用于多系统萎缩(NCT),帕金森(NCT),心功能不全(NCT)等临床研究。

参考文献

MarianaJ.Kaplan,NeutrophilsinthepathogenesisandmanifestationsofSLE,Nat.Rev.Rheumatol.7,–()

Khandpur,R.,Carmona-Rivera,C.,Vivekanandan-Giri,A.,Gizinski,A.,Yalavarthi,S.,Knight,J.S.,etal.,.NETsareasourceofcitrullinatedautoantigensandstimulateinflammatoryresponsesinrheumatoidarthritis.Sci.Transl.Med.5(),ra40.

XavierBosch,TheAutoimmuneDiseases,6th.

MithunanRavindran,etal.NeutrophilExtracellularTrapFormation:Physiology,Pathology,andPharmacologyBiomolecules,9,

相关阅读

中性粒细胞的多种死亡模式

免疫学专题

T细胞耗竭(Exhaustion)

免疫学专题

B细胞类别与心血管疾病发病关系

免疫学专题

基础免疫学:B细胞发育及其调控分子

免疫学专题

B细胞免疫应答及免疫记忆

免疫学专题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hmingd.com/jyys/6717.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