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科之所以难学,主要原因在于病种众多,并且很多病相似,没有一双慧眼,诊断起来便经常摸不着头绪。比如先前经常提到的脑白质病,既有遗传性,也有获得性,二者的鉴别本来就是个难题。近几年,随着二代基因测序的广泛开展,遗传性脑白质病的诊断似乎容易了,但获得性脑白质病的诊断水平却并没有大幅提高,且看下例。
患者女性,18岁,因“行走不稳2年,加重半年”收住院。
现病史:患者于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行走不稳,走路时向两侧倾斜,双脚有踩棉花感,同时觉双下肢无力,跑步有时跌倒,随后逐渐出现写字时手笨拙,讲话时言语缓慢,无肢体麻木、视力减退、尿便障碍等。半年前行走不稳症状加重,走路左右摇晃,跑步时跌倒次数明显增多,并出现记忆力减退,学习成绩下降,医院行头核磁检查,显示双侧脑室旁、胼胝体、额顶叶皮层及皮层下、内囊等多发弥漫脑白质异常信号,曾怀疑遗传性脑白质病而行基因检测,但无异常发现(见下)。
既往史:既往健康,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及心脏病病史。否认一氧化碳中毒病史,否认脑外伤病史。否认药物过敏史。否认家族性遗传性疾病史。
查体:血压/80mmHg,心率:83次/分,心肺腹无明显异常。神经系统查体:神清,言语缓慢,吟诗样,时间、地点定向力正常,记忆力、计算力减退,颅神经检查无明显异常,四肢肌容积正常,肌力Ⅴ级,双侧肢体肌张力正常,四肢腱反射亢进,双侧Babinski征阳性。双侧肢体针刺觉及音叉振动觉对称。双侧指鼻、跟膝胫试验欠稳准,直线行走不能,睁闭目均站立不稳,颈软,脑膜刺激征阴性。
这是一个年轻女孩,正读高二,明年就要高考。花季年龄患病,实在令人痛惜。对于此类病人,本人诊断偏向谨慎,治疗倾向积极!
患者亚急性起病,主要表现为小脑性共济失调,伴有锥体束征和认知功能下降,为明确诊断,检查首选核磁。
先看当地的头核磁检查:
乍一看,年轻患者,双侧弥漫脑白质异常,病灶比较对称,确实需要考虑遗传性脑白质病。但问题是,强大的二代基因测序及动态突变检测都未发现异常!
再次复查(间隔半年)头核磁(T1、T2、Flair、DWI、SWI+MRA),结果:右侧桥臂发现新的病灶!同时多序列核磁也排除了脑小血管病的可能。因此,对于核磁而言,每一个序列都有特殊的重要意义,获取的信息越多,诊断越靠谱!
另外,行颈部+胸部核磁检查,均发现有异常病灶!
至此,诊断考虑:多发性硬化(multiplesclerosis),毕竟,有典型的垂直征嘛!
多发性硬化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症状、神经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根据中国专家共识(版),推荐使用年McDonaldMS诊断标准(见表)
实际上有许多疾病的表现与MS相似,因此为了明确诊断和鉴别诊断(见下表),完善腰穿等检查。
住院后辅助检查结果如下:
血、尿、便常规,凝血四项:正常;生化全项:均正常;糖化血红蛋白:5.3%;血沉:9mm/60min;C-反应蛋白测定0.mg/L;抗链球菌溶血素O13.2IU/ml,类风湿因子11.3IU/ml,心磷脂抗体:阴性;甲功七项:均正常;自身抗体谱:抗线粒体M2亚型抗体↑弱阳性(+),其余正常;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正常
腰穿测压力为70mmH2O,脑脊液常规:脑脊液细胞总数21/ul,脑脊液白细胞数21/ul;脑脊液生化:脑脊液氯化物mmol/L,脑脊液糖3.61mmol/L,脑脊液蛋白29.01mg/dL,脑脊液鞘内IgG合成率:32.53↑,血、脑脊液神经元抗原谱IgG检测:正常;TORCH:风疹病毒IGG抗体IU/ml↑阳性(+).,EB病毒抗体衣壳抗原IGG↑阳性(+)5.,EB病毒抗体核心抗原IGG↑阳性(+)3.,巨细胞病毒抗体IGGU/ml↑阳性(+).;;脑脊液TORCH:巨细胞病毒抗体IGGU/ml↑阳性(+)3.;血AQP4及MOG抗体(-)。
可惜视觉、听觉和体感诱发电位以及神经心理功能评测结果缺如(哈哈,一线不太给力!)。
复查头核磁增强:虽然病灶强化不明显,但仔细观察,仍存在很多点线状强化影。
结合腰穿结果,考虑患者MS病变处于不同时期,且仍有活动性,给予激素治疗。患者病情好转,言语较前流利,走路较前稳,提示治疗有效,建议出院并激素滴定减量。
由此看来,一个多发性硬化,看似简单,其实诊断并不容易。在这个循证医学时代,单凭经验已远远不够,无论诊断和治疗务求有根有据。
多发性硬化是一种以中枢神经系统(CNS)炎性脱髓鞘病变为主要特点的免疫介导性疾病,病变主要累及白质(灰质也可受累)。该病具有时间多发和空间多发的特点。
多发性硬化的诊断,正如年专家共识所说,首先应以客观病史和临床体征为基本依据;其次,应充分结合各种辅助检查特别是MRI与脑脊液(CSF)特点,寻找病变的空间多发与时间多发证据;第三,还需排除其他可能疾病。由于多发性硬化CNS各个部位均可受累,临床症状多种多样,并无特异性,因此脑、脊髓MRI和脑脊液检查在MS诊断中占有重要地位。
该患者颅内及脊髓多发病灶,按照年MAGNIMS标准:空间多发性标准需满足CNS以下5个区域(皮层/近皮层、脑室旁、幕下、脊髓和视神经)中的2个区域:1)3个以上脑室旁病灶;2)1个以上幕下病灶;3)1个以上脊髓病灶;4)1个以上视神经病灶;5)1个以上皮层/近皮层病灶。根据此标准,该患者病灶累及4个区域(皮层/近皮层、脑室旁、幕下、脊髓),符合空间多发性标准。
至于时间多发性,头核磁似乎显示病灶处于不同时期,实际上从临床表现来讲该患者病情呈进行性加重。因此,按照共识的分型:1)复发缓解型MS(relapsingremittingmultiplesclerosis,RRMS);2)继发进展型MS(secondaryprogressivemultiplesclerosis,SPMS);3)原发进展型MS(primaryprogressivemultiplesclerosis,PPMS);4)其他类型:良性型MS(benignMS)和恶性型MS(malignantMS)。该患者也许考虑PPMS更为合适。
关于MS治疗,包括:1)急性期治疗;2)缓解期治疗:即疾病修饰治疗(diseasemodifyingtherapy,DMT);3)对症治疗和4)康复治疗。该患者头核磁病灶强化并不明显,脑脊液中急性炎症反应也并不突出,但考虑到患者病情进展,且临床症状比较典型,认知障碍和共济失调已经严重影响了学习和生活,因此建议按照急性期治疗原则给予激素治疗(大剂量,短疗程)。我想这种处理还是比较合理的,不知小伙伴们意下如何?
治疗切勿教条,因人而异,辨证施治!
再次广告一下:《神经内科医嘱速查手册》签名版目前仅剩最后的15本,以后不可能再有了。该手册与《老王看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