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粒体遗传
线粒体(mitochondrion)
功能:细胞有氧呼吸和能量供给场所:产生能量生成氧自由基,调节程序化细胞死亡,即细胞凋亡。被誉为细胞的氧化中心和动力工厂。是细胞核外唯一含有DNA的细胞器,线粒体DNA即mtDNA。
线粒体病
因遗传缺陷引起线粒体代谢酶的缺陷导致ATP合成障碍,能力产生不足而出现的一组多系统疾病,也称为线粒体细胞病。
人的线粒体基因组结构
全长bp、双链、闭环分子,外环为重(H)链,内环为轻(L)链。共编码37个基因:13种多肽链、22种tRNA、2种rRNA。无内含子,唯一的非编码区:bp的D-loop环,包含重链复制起始点、轻重链转录启动子、4个高度保守序列。异质性:每个细胞中含有数百个线粒体,每个线粒体含有2-10个拷贝的mtDNA,因此每个细胞含有数千个mtDNA。线粒体广泛存在于除红细胞以外所有的组织细胞中。脑和骨骼肌作为高能量代谢器官,其细胞中含有大量线粒体,因而mtDNA缺陷产生极其广泛的疾病谱,最主要的表现为线粒体性脑肌病。目前,已发现人类多种疾病与线粒体基因突变有关。
线粒体基因组的遗传特点
突变率高(mtDNA比nDNA突变率高10~20倍)
半自主性(能够自助复制转录)
遗传密码与通用密码不同
母系遗传(母亲将mtDNA传给子女,但只有女儿可以将mtDNA传递给下一代)
mtDNA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期间都要经过复制分离
同质性:指一个细胞或一种组织的所有mtDNA分子上某一基因相同(表现为:或均为野生型,或均为突变型)
异质性:指mtDNA突变导致某种组织或细胞内野生型和突变型mtDNA(细胞是否异常甚至疾病,取决于突变型mtDNA的比例)
线粒体遗传病
发病机理:一个细胞的mtDNA有多重拷贝,一个线粒体编码基因的表现型依赖于一个细胞内突变型和野生型mtDNA的相对比例,仅当突变型达到一定阈值时,病理特征才能表现出来。
此类疾病为多系统疾病,最常受影响的是骨骼肌、脑及心肌、其他为周围神经、肾、肝、内分泌腺体等等。
线粒体肌病的临床分型
一、线粒体肌病
骨骼肌受侵为主,临床表现多样,类似多发性肌炎,重症肌无力,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周期性瘫痪,心肌病)
二、线粒体脑肌病
三、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
好发年龄为18~30岁,85%的患者为男性,多数双侧视力同时减退,少数一眼先发病,数周或数月后另眼也发生视力丧失,其后病情相对稳定。中央视力丧失,周边视力保存,全盲者少见,瞳孔对光反射保存,伴色觉障碍。本病多以视神经受侵为主,较少伴有其他症状和体征。
四、亚急性坏死性脑脊髓病(Leighdisease)
为先天代谢异常性疾病,多为散发病例,也有表现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或母系遗传,男性多于女性。多数发生于1岁以下的婴儿,青少年及成年患者也偶有报道。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生前诊断常很困难,多在出生后3~4个月发病,首先表现为喂养困难、智能发育停滞、吞咽困难、全身无力、肌张力低下、消瘦、锥体束征、视力、听力减退、眼外肌瘫痪、眼球震颤和共济失调等,少数可有精神运动性癫痫。呼吸功能障碍是另一特征性症状,表现为阵发性中枢性过度呼吸。部分病例有周围神经受损。症状多持续进展,绝大多数患儿死于2岁之前本病的预后和发病年龄的早晚和症状的多寡有关。发病年龄越早,临床症状越多,预后越差。
医院儿研所分子诊断平台目前开展有线粒体疾病的相关基因检测,线粒体环基因测序,线粒体脑病热点突变检测。对于临床高度怀疑线粒体疾病的患儿可行以上基因检测,有助于疾病进一步的确诊和治疗。
医院儿研所分子诊断
工作时间:全年无休上午8:00-12:00
下午2:00-5:00
-
医院医院门诊楼2楼E区
医院东区门诊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