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力训练师多动症的孩子,早期有这4点表

治疗白癜风的专科医院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fr=aladdin

妈妈分享会第8期

《家有活泼孩子,如何培养注意力》

大杨:

妈妈分享会——你的经验也许正是别人需要的。

各位妈妈晚上好,今天是我们分享会第8期,也是春节前最后一期,主题是:《孩子注意力提升方法家庭训练资源》。

很多家长在为“孩子注意力不集中”而发愁:上课东张西望,容易走神,小动作多,做作业马虎......有时心里也会闪过一个念头——这不会是多动症吧?我该怎么改善孩子的这种情况?

如果你也有上面的疑问,请一定认真阅读下面的内容,因为今天我特别邀请到群里的专注力训练师、曼陀罗绘画分析疗愈师,给大家从科学专业的角度,去讲解孩子的注意力行为,帮大家摆脱焦虑,轻松带娃。

我们开始

谢敏莹:

大家好,我是父母世界3~6岁全国群②的小枫妈咪,家里有一个活泼好动的5岁小男孩。

受妈妈分享会的邀请,今天给大家分享:家有活泼孩子,如何培养注意力。希望我的分享内容能够起到抛砖引玉,帮助家长们获得思考的作用。

今天的分享内容有以下4个部分:

一、走进注意力的世界

二、梳理注意力的困扰

三、训练注意力的方法

四、分享家庭训练资源

为了更好地培养孩子的注意力,在分享开始之前我想了解做个小调查,先来看家长的注意力情况。

你的答案是什么呢?

我猜大家选择ABCDE都有,可能会有不少人选B,其实通过这个小测试我们就会发现,在这个信息爆炸时代,我们的注意力越来越不集中了。不仅大人如此,我们的孩子也是这样。

一、走进注意力的世界

为了解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我们需要先明白:平时说的注意力是什么?注意力是怎么形成的?(注意力集中的孩子做了什么)

1、注意力指的什么?

我们想象下:

我们的孩子能按照老师的要求,在家里认真安静地阅读语文课的文章,不做其他事情(如玩笔,看电视)。

TA能理解文章的内容,阅读后能复述出来,这样的行为我们通常说这个孩子——“很专注”。

大概总结下:孩子不在乎令他分心的干扰物(如家里的电视声音,家人的说话声音),表示TA越能专心。

所以,注意力的概念也就是:指一个人能将计划好的、复杂的工作,有目标且持续地完成。

2、人的注意力是如何形成的?

我们可以通过下面这个问题来一探究竟,请大家先做下图片的题目:

能感觉到,我们会不自觉地,去找图片之间的不同点,分析它的特定结构,在这个过程,我们大脑经历了以下步骤:

1、了解练习及其想达成的目标(找出与标准图形一样的图形)。

2、在分析练习的过程中,向着目标靠近(如不要涂抹图形或选出最有趣的图形)。

3、仔细观察标准图形,探索的目光活动,可能的话,记住有关的细节。

4、有系统地查看答案的正确性,缩小选择范围(如排除明显不同的图形,或与标准图形仔细比较)。

5、将答案与标准图形直接比较。

6、检视自己的行为过程(如问自己正做什么),可能的话,修正自己的解题行为。

7、避免内在的及外在的干扰(如觉得无趣、分心)。

这个例子说明了注意力是一个复杂的行为结果,需要在有目标的方式下进行。

而注意力不足的孩子在处理上面提及的练习时会如何呢?“简化”解题过程,不注重理解题意,不能系统地得出答案,不太会自我检查是否做得正确——这就是我们平时小孩作业的感觉,马虎,不仔细审题,不理解......

二、关于注意力,家长的困扰

困扰1、活泼好动是多动症吗?

我家有一个5岁的好奇男宝,从小很好动、话多,高烧39度依然精力充沛。刚上幼儿园那时,老师经常反应孩子上课爱分心、小动作很多,我一度疑虑他是不是多动症呀,还特意买了很多“绘本”,“迷宫书”,“找不同”,“逻辑狗”等有趣的书来培养他的注意力。

后来随着知识体系的丰富,见过了很多真实案例之后,我才知道——好动,不是“多动症”的判断标准。

那咱们家长没有这些专业知识,又该怎么来判断呢?这里有个简易方法,观察这4个问题就可以来初步预判:

1)孩子“好动”是否分场合和时间

真正有“多动症”的孩子,“动”起来是不分场合和时间的。比如大家都在安安静静地听老师讲,他会没理由地发出声音或者做一些无目的的小动作。如敲打铅笔、撕纸,而仅是好动的宝宝,在严肃的环境里,绝大部分情况下是可以自我控制的。

(在了解到这个区别后我就向孩子的老师进一步了解他在学校能不能安静地听课,老师回复小孩偶尔会说话,但在老师的提醒下还是能安静下来,我渐渐地放下困扰和担心。)

2)孩子是否能有目的地做事情

患有“多动症”的孩子非常容易受外界影响分心,常没有目的地做事情,给人一种虎头蛇尾,有始无终的感觉。

而普通的孩子,即使再好动,遇到感兴趣的事情,都有足够的意志力完成。

3)孩子是否有特别喜欢做的事情

“多动症”孩子经常心不在焉,很难在一件事情上持续


转载请注明:http://www.hmingd.com/jyzz/5505.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